
影像服务社区
乡村影像讲习所
什么是「乡村影像讲习所」影像学院?
「乡村影像讲习所」影像学院是乡村之眼基于多年在地社区培训经验,以"影像促发行动,以行动带来改变"为理念,创建的一种长期稳定的“社区影像教育”培养协作机制,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影像及教学方式,便捷开放地帮助更多的乡村或城市社区、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或掌握基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影像摄制、作品传播等工作原理及方法,助力“文化持有者“通过内部眼界用影像呈现自我表达及权利主张,在塑造自我文化身份、传承分享自身文化传统、构建文化认同的同时发现自身问题,从而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自己的价值观与自信心;同时也为外部视角提供,对“文化持有者”观看之道的,反身性认知与自我重构的连接通道,通过影像连接起现代与乡土并促进相互理解与相互成就,共同为当代社会非良构问题提供诊断与疗愈方案。
学院将致力于
- 为学习者提供机会,让他们沉浸在探索影像叙事艺术的环境中,自由地拍摄反映不同题材和观点的影片。
- 在诚实、信任、包容和开放的基础上,维持一个具有支持性的探究与创作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分享想法、向他人学习并开发个人潜能。
- 将公众与学习者及其作品联系起来,通过这种形式增强学习者和公众对创作过程的了解以及对社区自然、艺术、文化和当地生活的深度认知。
- 培养学习者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和激发他们新的社区可持续发展创造力。
- 通过培训、记录、展示和传播关于社会创新项目、实践和成功案例的影像作品,来鼓舞和启发人们采取行动,解决社会问题。
学院优势
- 更开放 • 除了乡村之眼项目合作点,还能接受来自其他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基金会及院校的学习者
- 更系统 • 针对不同基础,不同诉求,不同能力的学习者开设系统的学习课程
- 更多元 • 除了拍摄和剪辑外,启发学习者掌握影像在社区内的多元应用
- 更互动 • 除了老师与学习者以外,加强不同社区之间、不同学科领域之间、不同职业之间,研究者、研学者、学生、社会工作者的交流互动
学院对象领域
- 村民
- 院校及其学生
- 社会组织、基金会及其社会工作者
- 爱好者或有需求者(村民以外)
- 社区、政府、机构单位及职员
- 游学、教育机构
- 企业主体或企业CSR
学院内容
- 影像工作坊
• 培训学习者通过原理及实践掌握纪录影像拍摄与剪辑方法与技术
• 为不同领域的培训对象提供针对性的影像助力培训服务,满足不同学习诉求,提升生产力
- 影像与地方影像志(构建社区影像民族志影像库)
• 协助社区掌握建立影像库的方法
• 通过影像库的搭建,梳理归档社区地理文化物产等资源信息,为未来资源转换做准备
- 影像与社区营建(影像与自然保护、文化传承、流动放映、新媒体传播、乡土影像传习馆)
• 协助社区通过影像实现社区营建的功能
• 以影像为工具探索社区非良构问题的解决方案
- 影像与社区创业及行业服务(如影像与电商平台、专业影像服务、视频采购、活动策划、社区实践)
• 协助社区创业者掌握用影像支持创业的功能
• 以乡村社区为土壤,影像为工具,面向城市开拓聚焦“让现代看见乡土,让乡土启发现代”的服务及传播市场,助力四个维度(社会/文化/自然/生计)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讲坛
《民族志电影实践》
- 本次讲座由云南大学西边中心影视人类学实验室,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和勐海深山老林茶厂三方联合出品。
- 本次讲座共计21节,是对2017年5月出版的《民族志电影实践手册》的一个回应。
- 讲座从影像叙事规则、动作衔接、过程展现等切入点讨论如何拍摄、剪辑民族志电影的同时,从民族志电影的理念、影像的性质、跨文化交流特征、影片生产的伦理等角度,讨论如何把握民族志电影生产过程中对生活现实碎片化并进行重构的尺度。
主讲人 : 陈学礼
时间:2018年3月
联系我们
有学习需求?哪就赶紧联系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