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共活动
「乡土 ·影像」论坛 2023
12月2日上午,"乡土·影像论坛"在云南省华宁县冲麦村开幕。本届论坛主题是“让现代‘看见’乡土,让乡土启发现代”。本次论坛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云南大学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云南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玉溪市华宁县人民政府协办。来自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和全国6省15家乡土博物馆传习馆负责人及村民代表们,将陆续分享高校的前沿理论思考、各地的乡土博物馆、乡村影像及乡村振兴发展案例。论坛期间,每天晚上还将举办乡土观影会,播放来自各地的乡土影片和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
此次"乡土·影像论坛"举办地是华宁县冲麦村。冲麦村是一个传统村落,于2016年入选云南省旅游古村落创建名录。
共同探讨农村社区发展与在地生态保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带一路’民族生态学与美丽乡村建设国际培训班 2023
2023年11月12日至25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的‘一带一路’民族生态学与美丽乡村建设国际培训班在昆明顺利举办。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作为策划方,结合其丰富的田野教学资源与农村在地发展的实践经验,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紧密合作。此次“一带一路”民族生态学与美丽乡村建设国际培训班参会人员共计45人次,有来自中国、瑞士、德国、泰国、老挝、缅甸等多个国家民族植物学以及民族生态学的专家。国际培训班内容包括案例展示以及田野调查两个方面,旨在促进民族植物学/民族生态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年轻科学家在民族植物学/民族生态学研究方面的能力;培养国际科学研究网络。此次培训班的开展进一步参与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BRI),积极响应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3030’目标。
”
雪豹守护者
2023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行动计划-青海大学主题影展
10月23日,是“世界雪豹日”,青藏高原雪豹保护研讨会暨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宁拉开帷幕,会议以“守护雪豹 同道同行”为主题,将通过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成立大会、研讨会主会议和3个分会,期间在青海大学举办了“雪豹守护者”主题影展,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行动计划支持的两部雪豹主题影片在此次影展上进行了展映,影片反映了保护雪豹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性,倡议全社会关注牧民的生计和生活方式,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雪豹与人类之间微妙而珍贵的联系,同时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彰显巡护员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奉献。
万物有灵|云南可持续旅行
2023吃饭为慈善之红河哈尼自治州义工旅行
2023年国庆,乡村之眼与碧山旅行在“吃饭为慈善”的理念下共同发起了云南红河义工旅行,用内外部的视角走进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切龙中寨,了解当地的传统梯田农耕文明和哈尼族文化,共同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影 归野
2023在地生态文化影像展
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刚过去的周末(5月20/21日),在广汽丰田的支持下,由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主办,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大象好在一起承办的“乡影 · 归野”在地生态文化影像展顺利举办,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参与。在活动中,来自云南三个保护区、两个保护地的巡护员,以及来自青海年保玉则、四川若尔盖地区长期持续通过影像记录在地生态保护工作的民间保护协会成员,通过影片与现场分享与观众进行互动。一次展览,当然无法改变巡护员的现状。不过我们相信,“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有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
林中影行者
2023滇金丝猴巡护员影像赋能机会作品展
2023年3月8日- 19日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大理床单厂艺术区「当代艺术空间」联合举办林中“影”行者•滇金丝猴巡护员影像赋能计划作品展,“唯有了解,才会关心”,但只有看见,才能了解。在这里,我们邀请您通过此展,看见巡护员,也看见巡护员眼中所见。
2022影像推动地方知识记录与可持续生活反思论坛暨第四届乡村之眼年度论坛
影像助力 社区重塑
2022年12月16日-18日,由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拾翠市集合办,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支持的2022影像推动地方知识记录与可持续生活反思论坛暨第四届乡村之眼年度论坛在昆明顺城购物中心拾翠市集举办。2021年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在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支持的「乡村拍客网络构建:影像推动地方知识记录与生活反思」项目的基础上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开展了「云南大学-乡村之眼」- 乡村影像文化振兴工程项目合作,旨在通过村民+研修生合作模式提升双方研究田野点(云南大学11个,乡村之眼3个)的影像纪录水平,鼓励社区网络透过镜头思考可持续生活的内涵。在本次论坛中,我们将依托于影像记录,聚焦这14个项目田野点村民和研修生合作研究与生活的点滴经验,它们有的指向田野过程,有的指向自然之力,有的则指向社区的协作和互助。我们以此寻求对地方知识和古老智慧的记忆和理解,从中所获得的希望和启发,或许可以领我们踏上可持续生活的漫漫征程。
“影像助力生态保护·公益影像行动计划”
2022巡护员影像培训计划第一阶段课程
9月10日-15日,在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管护局的大力支持下,来自四个保护区(云龙、云岭、高黎贡泸水、白马雪山维西)三个保护地(老君山、巴美、芒杏河生态保护协会)的一线巡护员,及保护局宣教部门工作人员齐聚云龙天池,开启了首次巡护员生态影像培训的第一阶段课程,课程由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摄影师普文龙和云南大学影视人类学教授陈学礼担任主课老师。在几位导师5天的教学指导下,每位巡护员不仅在影像能力上得到了提升,也制定了自己未来几个月的拍摄计划,后续他们将通过影像来展现巡护工作的艰辛和趣闻,野外生灵的掠影,协会的成长故事,和家乡的风物人情。
2022第三届滇金丝猴后全境保护网络年会
2022.08 云南大理
8月5日,第三届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年会在云南大理召开,乡村之眼受邀参与了此次年会,乡村之眼学员安吾农布被评为2021年度“优秀滇金丝猴巡护员”。本次年会在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指导下,由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主办,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YGF)、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承办。会议总结了全境保护网络2021年度工作、介绍了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并隆重表彰了2021年优秀滇金丝猴巡护员。年会明确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YGF)为第三任轮值主席单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大理大学东喜马拉雅研究院、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6家单位被提名为网络秘书处成员单位。此次年会的举办旨在进一步加强滇金丝猴全境网络建设和成员交流,总结和交换滇金丝猴保护成果,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汇集政府部门、保护管理机构、公益组织、科研机构、社区、公众和企业力量,聚焦滇金丝猴巡护监测、栖息地廊道建设、社区公益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公众参与和网络运营建设等方面工作,为中国旗舰物种保护积累经验,树立典范。
中缅影视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
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对外援助项目(2022年度)- 中缅影视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援建及民族志影像技术培训成套援助项目 启动仪式
2022年7月8日,由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对外援助项目(2022年度)支持的中缅影视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援建项目启动仪式在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举办,标志着该合作研究中心在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及缅甸云华师范学院两地同步成立。由此,开启了双方共同举办民族志影像技术培训课程的进程。在成立会上,同时举行了该项目向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捐赠各类影视拍摄类设备的捐赠仪式。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关凯、副院长伍奇,缅甸云华师范学院代理院长杨周、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吕宾,以及参与该平台建设的相关教师共同出席了本次捐赠仪式。捐赠仪式上,关凯院长简要介绍了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概况和发展情况,杨周院长介绍了云华师范学院的办学近况,吕宾主任介绍了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的运营状况,三方就未来长期合作和发展进行了建设性发言,并就第一期民族志影像培训营相关内容进行了交流,三方就未来在中缅开展合作充满期待。
云南大学 乡村之眼 乡村文化影像振兴工程
2022短视频培训交流会
2022年5月18-21日,乡村之眼联合云南大学民社学院在昆明龚禧里酒店举办“云南大学-乡村之眼 乡村文化影像振兴工程”短视频培训交流会,交流会以影像推动地方知识记录与生活反思-短视频时代的影像工具与渠道应用为重点,对研修生、村民进行了短视频技术、观念、行动全方位的乡村影像实践的培训;进一步跟进并引导研修生辅助村民完成项目计划。
中秋,在哈尼歌舞里回到故乡
2021拾翠市集中秋特别活动
2021年9月19-20日,由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与云南拾翠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昆明顺城拾翠市集举办“归乡”中秋特别活动,活动以“城市遇见故乡”为主题,邀请了来自红河切龙中寨的在地伙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源生坊的学者专家以及山人乐队进行了文化互动和专题讲座,活动以展映《四季生产调》和《澜沧问乐》两部纪录片作为这场与山里音乐世界重逢特别活动的收尾。通过影像,我们从头回顾本土传承人与民族创作者的经历与故事。所见只是一人一地,所闻却事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种群,所思也许可以让我们在团聚故乡的路上永不迷路。
“澜湄之眼” 中国学员线下东南亚学员线上后期制作工作坊
云南省商务厅2020年度对外援助项目-“澜湄之眼”澜湄四国少数民族影像技术人才培训计划系列工坊
2020年11月18日至11月24日,乡村之眼邀请云南大学张海老师、云南大学陈学礼老师、云南省社科院易思成老师、云南大学音像出版社谢文帅老师、缅甸电影人Myat Noe、缅甸电影人Nontawat在乡村之眼的会议室及剪辑室进行了“澜湄之眼” 中国学员线下东南亚学员线上后期制作工作坊。全程共有3名中国学员参与,1名老挝学员参与,2名泰国学员参与,2名缅甸学员参与,三名工作人员协助。8位学员通过本次工作坊丰富了纪录片后期制作知识,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剪辑实操,最终按时完成了各自作品的剪辑和制作工作。
滇金丝猴3000+小额赠款项目总结交流会
2020 .11.05云南丽江
2020年11月5日,由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联合“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举办的 滇金丝猴3000+小额赠款项目总结交流会在云南丽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参加“滇金丝猴3000+小额赠款项目”的两期成员单位,共计9家机构,14个项目分别对各自项目的开展情况做了总结汇报。 本次会议相关领导对乡村之眼影像赋能项目,在整个滇金丝猴全域保护网络项目中的创新给于肯定和期待。安吾农布的例子,给非保护站工作人员和拿补贴护林员的村民,如何参与金丝猴的保护工作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
乡村之眼-高原地区草根环保组织影像培训计划
2020三江源社区骨干人员社区影像及摄影培训
7月28日到8月1日,由美国温洛克国际农业发展中心小额拨款项目资助的 【乡村之眼-高原地区草根环保组织影像培训计划】项目 工作坊暨【三江源社区骨干人员社区影像及摄影培训】 在青海省玉树市甘达村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举办, 来自青海省玉树措持与囊谦、治多、甘达的13名藏族学员参与了此次培训,培训由乡村之眼在地培训师图丁桑宝负责开展,乡村之眼主任吕宾老师负责指导。培训通过视频和图片的交流,旨在提高乡村摄影师的行动意识和基层组织的行动力,关注妇女在当地组织中的引领作用。项目未来计划将产出不低于5部生态议题作品和突出女性视角的作品。
王一博·普春村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
2020 云南 红河 普春村
2018年开始,乡村之眼在云南红河县开展了“光影红河”影像赋能项目,为7位来自不同乡镇的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影视人类学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推动他们成为地方文化的发掘和记录者。项目点所在地的重要伙伴车志雄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优秀的返乡青年,他致力于传承梯田农耕文化,用影像拍摄记录家乡的风土人情,保留了大量的影像素材。并主动开展针对家乡儿童的乡土知识教育。2020年初乡村之眼在此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乡村之眼“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概念,并在王一博粉丝的支持下,于2020年7月开始在当地组建“【王一博·普春村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对“影像的档案资料功能、社区教育功能”的推动和示范性呈现,乡村之眼将基于此经验,计划未来在更多的地方组建“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
乡村之眼-巴美金丝猴社区保护地影像赋能培训
2020 云南 香格里拉 巴美村
2020年7月3日-7日「乡村之眼」在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支持下,在云南香格里拉巴美村巴堆小组举办了【 乡村之眼-巴美金丝猴社区保护地影像赋能培训】项目一期活动,旨在重新激活香格里拉区域项目地村民影像培训活动。通过5天的培训,学员们都掌握了能够用摄像机完整地讲出一个故事,同时每个学员也都确立了自己未来项目周期内的拍摄方向,最为关键的是她们表现出来那种学习后建立起来的浓厚兴趣和自信是一个培训班最大的收获。
风吹草地 突破边界
2020年草原修复项目影像培训
2020年6月22-28日,「乡村之眼」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青山公益合作伙伴”- 【拯救草原让牧民回家-年保玉则草原生态修复与生计】项目的支持下,与青海年保玉则 「 年目仓 」 在地伙伴机构,一同在年保玉则举办【风吹草地 突破边界】2020年草原修复项目影像培训活动,强化影像在草原修复项目中的记录和传播作用。
远方小隐
2020年 云南德钦江坡村村民影像培训
乡村之眼于2020年5月17日-21日在云南德钦江坡村举办【云南德钦江坡村村民影像培训】活动,同期举办了易烊千玺乡村流动电影院德钦放映活动,该培训后续将与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 乡村之眼-巴美金丝猴社区保护地影像赋能培训】项目共同合作开展,重新激活香格里拉区域项目地村民影像培训活动。.
青山公益合作伙伴
2020年 拯救草原让牧民回家-年保玉则草原生态修复与生计项目启动
2020 年4月,「乡村之眼」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青山公益合作伙伴”- 【拯救草原让牧民回家-年保玉则草原生态修复与生计】项目的支持下,与青海年保玉则 「 年目仓 」 在地伙伴机构,一同再次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果洛州久治县白玉乡250亩的黑土滩上开始了第二轮种草,所选择的这个实验性修复草场从十多年前开始发生了许多变化,给当地牧民带来了生态和生计的危机。由于去年的草场修复初见成效,今年对草场修复的工作人员和牧民一起在上一年经验之上对草场进行了混合草种种植、同时新增了搭建鹰架和增加肥料等新措施,期待能取得更好的草场修复效果。
协作者与乡村振兴交流会
2019年 昆明太平·光崀
由昆明市呈贡区梦南舍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主办,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丽江云之南公益影像服务中心协办的乡村振兴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与讨论会,于2019年12月26日-30日在乡村之眼【乡野之路】田野基地举办,交流会通过乡村振兴政策的解读,大数据背景和环境下的社区发展,以及文化、知识体系等多维视角对未来乡村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交流会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家居、治理有效”20 字方针,和我们理解乡村的“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四个维度为基础,以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和讨论、影片分享等形式进行交流。来自云南丽江、西双版纳、德宏、红河、普洱、广西南丹的少数民族村民,PCD社区伙伴、爱德基金会、招商局等约40余人代表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易烊千玺乡村流动电影院
光影童年,照见自己
用影像带去关怀和温暖!去民族文化最丰富多彩的西部乡村里,带上当地村民拍摄的最具民族特色的影像作品,带上易烊千玺和粉丝们的祝福,告诉家乡的父老,告诉家乡的孩子们,“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灿烂多彩!”
由易烊千玺美国首站和乡村之眼合作的易烊千玺乡村流动电影院项目,旨在推动村民用影像的方式观察和展现这些丰富多彩的地域性文化知识,通过青年影像行动者的参与,以内外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展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