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做什么?

    影像赋能 内观乡村

    乡村之眼从事的领域是通过以“社区影像”“乡村影像”为理论出发点,培训中国西部乡村社区百姓用影像的方式记录和传承乡土文化的“赋能”公益行动。自成立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走进各个少数民族的村落,寻找热心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村民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影像培训,通过引导其创作影像作品来展示各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以及他们对民族文化传承及乡村振兴的未来展望,并借助影像传播来推动城市观众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关注及支持,真正做到在融媒体时代以“全面动员、人人参与”的方式进行民族文化的完整记录,输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社会价值,培养中国西部乡村的乡村影像人才,创造一个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公众平台,以一种正向积极的形式推动中国西部的文化交流及价值输出,为多民族融合共建的“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做出积极贡献。

    broken image

    北京市海淀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 【澜沧江项目】

    2016年 / 项目区域:澜沧江流域上中下游的青海的杂多县、囊谦县和云南的德钦县、大理市、孟连县

    执行时间:2017年-2018年

    我们用创新性的培训方法,培训澜沧江流域上中下游的青海的杂多县、囊谦县和云南的德钦县、大理市、孟连县5个乡村社区,用本土的视角呈现流域内的环境议题,并支持他们成为启蒙当地民众关注该议题和采取行动的主体。

    broken image

    “ 乡村之眼 部落之心 ” 【两岸原住民影像交流展活动】

    2016年 / 项目区域:云南昆明

    执行时间:2016年

    2016年11月,乡村之眼再次联合云南大学西边中心影视人类学实验室举办第二届 “乡村之眼 部落之心 ” 原住民影像展活动,以影像的方式让更多人可以深入了解台湾原住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broken image

    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 - 【昆明上山下乡插队青年家庭史记录培训项目】

    2016年 / 项目区域:云南

    执行时间:2016年-2017年

    本项目旨在通过创新性的培训方法,让上山下乡插队青年家庭掌握影像记录家庭口述史的能力,并通过影像的拍摄与制作使年轻一代更加关注父辈们的经历和他们那一代的历史;同时借此机会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培训体系,让更多的市民家庭掌握家庭影像史的记录方法,并通过定期的展映交流,培养更多市民记录家庭史的意识和行动,从而建构一个由口述者自己记录的口述史影像库。

    broken image

    “ 乡村之眼 部落之心 ” 【加拿大&中国原住民影像交流周】

    2016年 / 项目区域:云南昆明

    执行时间:2017年

    2016年8月,乡村之眼联合云南大学西边中心影视人类学实验室和加拿大驻重庆总领事馆,共同主办了 “ 乡村之眼 部落之心 ” 加拿大&中国原住民影像交流周活动,并邀请台湾三所大学的纪录片教授与学者前来参加放映与专题研讨活动。

    broken image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石油 -【益路同行】【2016年度】

    2016年 / 项目区域:广西

    执行时间:2017年

    [白裤瑶青年乡村“导演”梦]项目,致力于支持记录乡村影像的年轻人,把家乡定格在镜头里。

    broken image

    北京市海淀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乡村影像培训站:培训年保玉则区域牧民制作乡村纪录片及生态传播】项目

    2016年 / 项目区域:青海果洛州

    执行时间:2017年

    2010-2014年,自“乡村之眼”在年保玉则开展第一次培训以来,共培养了近30名年保玉则的牧民和僧人拍摄者,用乡村之眼的方法记录下了正在变迁的环境与传统文化。新的支持项目旨在激活和重组年保玉则的乡村之眼拍摄小组,培训新的参与者,并支持老学员成为培训老师和管理者; 通过在地培训班的方式,支持在地行动小组“年保玉则乡村之眼” 新成员培训,给他们以技术、设备和培训支持,完成不
    少于年保玉则生态主题的纪录片作品,最终通过纪录片作品的传播引起当地政府及民众乃至外界对年保玉则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视。

    broken image

    腾讯公益 - 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 -【乡村之眼益拍基金】项目【益拍基金 2016年度】

    2016年 / 项目区域:云南西双版纳

    执行时间:2016年-2017年

    乡村之眼基于99公益日筹款平台开发出的小额拍摄基金支持模式,以众筹众捐的方式让每一个拍客更主动地去连接本地的观众,通过作品影响他的熟人圈;同时,用筹到的小额拍摄基金支持他们酝酿已久却因为经费缘故而未能实施的拍摄想法;乡村之眼还针对每个拍客在拍摄中碰到的问题和需求来设计培训工作坊,以保证他们最后能高质量的完成作品的制作。

    broken image

    腾讯公益 - 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 - 【为巨变的家乡而记录】项目【益拍基金 2017年度】

    2017年 / 项目区域:云南德宏 青海 贵州 广西 四川雅安柯河凉山

    执行时间:2017年-2018年

    乡村之眼基于99公益日筹款平台开发出的小额拍摄基金支持模式,以众筹众捐的方式让每一个拍客更主动地去连接本地的观众,通过作品影响他的熟人圈;同时,用筹到的小额拍摄基金支持他们酝酿已久却因为经费缘故而未能实施的拍摄想法;乡村之眼还针对每个拍客在拍摄中碰到的问题和需求来设计培训工作坊,以保证他们最后能高质量的完成作品的制作。

    broken image

    中国扶贫基金会 - 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 - 【“乡村之眼盒子” — 传承中国乡土文化的影像记忆 银行 项目】

    2017年 / 项目区域:青海省果洛州、玉树州、云南省迪庆州、普洱市孟连县、西双版纳州、昆明市五华区厂口村、四川省雅安市、阿坝州、广西南丹县、贵州黔东南自治州

    执行时间:2018年-2020年

    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中国的乡土社会正在经历剧烈的变迁,每天至少100个村落消失,承载着乡村社会的乡土文化也正面临着消褪,乡土文化的影像记录与传播交流是传承乡土文化首要的行动! “乡村之眼”实践多年,推动了一场由西部乡村文化者进行自身影像记录的运动,在村村通网络的时代,借用互联网影音“盒子”的方式推动乡土文化的影像记录和传播,推动乡村文化主体、企业、学术机构及民间组织跨界合作,建立一个乡土文化遗产的“记忆银行”。

    broken image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敦和•银杏公益优才计划】【2017年度】

    2017年 / 项目区域:云南昆明

    执行时间:2018年

    银杏公益优才计划,简称“优才计划”,由敦和基金会于2014年发起和资助,银杏基金会执行。项目通过资助筹资、传播、研究等关键岗位人才,提高公益组织筹资和公众动员能力,促进组织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broken image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招商局 幸福家园 乡村社区支持计划】项目-【守护秘境 色日村社区影像行动计划 项目】

    2017年 / 项目区域:四川阿坝色日村

    执行时间:2017年-2018年

    通过自然监测,社区交流中心和生态文化博物馆等新型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以社区影像的工作方法推动更多的社区成员参与到自然环境监测和文化变迁的公共议题中来;同时,支持社区组织为当地年轻人提供影像技术培训,为村落文化古迹建立影像档案,对社区的生态健康开展监测活动;发起乡村的常态影像放映活动,最终让乡村的不同群体相互看见、也让乡村的文化主体在变迁中重新审视自身,通过“看见”而产生新的行动。

    broken image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史诗百部工程】项目办公室 - 【白裤瑶引路歌史诗项目】

    2017年 / 项目区域:广西南丹里湖乡

    执行时间:2018年-2020年

    由“白裤瑶村民影像小组”和“乡村之眼”联合申报的 “白裤瑶引路歌”史诗项目是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之一。作为首个由村民自己记录的国家级史诗项目,白裤瑶村民影像小组为影音记录主体,里湖瑶族乡的陆朝金乡长、乡村之眼的吕宾老师、纪录片导演鬼叔中老师,三人联合担任编导,乡村之眼的理事郭净、李昕二位老师担任学术顾问。

    broken image

    腾讯公益 - 中国扶贫基金会 - 【“藏区文化教育创新” - 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影像与影视专业班】

    2017年 / 项目区域:青海果洛州

    执行时间:2017-2019年

    吉美坚赞学校于2015年与“乡村之眼”共同开办了民族影视专业班,目的就是基
    于吉美的学生本身传统文化基础扎实的情况下,再引入影视的技术手段,从而培养出具备本民族文化视角的影视人才;并且通过“民族文化影视”专业课程教学及师资积累,把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打造为第一个藏地的“民族文化影视”方面的人才培养中心。

    broken image

    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影像推动乡村社区建设”- 构建乡村影像协作者工作网络】

    2017年 / 项目区域:云南 青海 广西 四川

    执行时间:2017-2018年

    由PCD社区伙伴于2017年8月15日立项支持,周期18个月,旨在建立乡村社区拍摄工作者之间的共学网络,推动他们的思考和学习社区可持续生活。项目活动主要有4个方面:(1) 通过2017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乡村之眼论坛”,协作与会乡村影像工作者思考和确立“乡村影像推动乡村建设”的总宗旨;(2)初步组建不少於15名面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影像协作者成员,形成乡村影像协作者工作网络;(3)通过集中培训和实地走访,提升成员的“社区协作”意识,通过培训和交流互动建立影像协作工作规范;以及(4)通过具体社区行动,促进社区影像工作者网络的思考和构建。

    broken image

    腾讯公益 - 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 - 【老人口中的村寨历史】

    2017年 / 项目区域:云南红河,石林,怒江,四川跷蹊 西藏林芝 贵州丹寨县石桥村

    执行时间:2017年-2019年

    老人口中的村寨历史”项目,以口述历史影像纪录的方式来为变迁中的少数民族村寨留下后人可追溯的影像历史,并在纪录过程中一起学习、思考、交流和表达,把口述历史的影像纪录工作持续下去。借由九九公益日的平台招募筹款,也是希望广为召集更多愿意投身到口述历史影像工作的青年,在为国家留下珍贵民间历史影像的同时,获得人生难得的阅历。

    broken image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 -【银杏伙伴创新&关键项目】

    2018年 / 项目区域:云南 青海 广西 四川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基于乡村影像讲习所的实践理念,为中国西部乡村影像网络培养在地的乡村影像培训师,长期为乡村拍客提供培训服务,以及影像网络的自组织运行,进而实现乡村文化影像的长期规划持续记录和有效传播。

    broken image

    北京爱佑公益发展中心 -【益+创客】【2018年度】

    2018年 / 项目区域:云南昆明

    执行时间:2018年

    由北京爱佑公益发展中心(已于2019年2月12日名为 北京星瀚公益发展中心)资助的项目,旨在支持公益机构的人力资源及品牌建设的工作

    broken image

    道合兴华PYXERA_Global - 【SAP Social Sabbatical Program(SAP社会公益休假项目) 】

    2018年 / 项目区域:云南昆明

    执行时间:2018年

    2018年4月9日-5月4日 ,乡村之眼参与了全球企业管理解决方案领导者SAP公司的社会公益休假项目,与PYXERA公益机构合作,为乡村之眼的数字平台创建战略计划,并对平台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以改进机构内部流程和外部通信,提高机构工作效率,并用相关实践经验和成果支持社区伙伴相关数字平台工作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

    broken image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张桂芬)”项目】 - 抢救性记录工作

    2018年 / 项目区域:云南墨江县

    执行时间:2018年-2019年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是哈尼族非常有代表性的诗体叙事长诗,广泛流传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碧约人聚居的所有村落。全诗共有十一章,2000余行。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拍摄对象-张桂芬,女,哈尼族(碧约支系)。《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被评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是以其为拍摄对象的抢救性记录工作。

    broken image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敦和•银杏公益优才计划 -【2018年度】

    2018年 / 项目区域:云南昆明

    执行时间:2019年

    银杏公益优才计划,简称“优才计划”,由敦和基金会于2014年发起和资助,银杏基金会执行。项目通过资助筹资、传播、研究等关键岗位人才,提高公益组织筹资和公众动员能力,促进组织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broken image

    腾讯公益-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万物故乡 红河 西双版纳 年保玉则】

    2018年&2019年 / 项目区域:云南红河 西双版纳 ,青海果洛州

    执行时间:2018年-2020年

    “乡村之眼”从2007年开展活动以来,为云南、青海、四川、广西等省(自治区)的300多位乡村影像拍摄者提供了纪录影像培训,他们用200多部影像作品记录下自己家乡的自然生态和文化传统所面临的冲击和变迁,他们走村串寨做放映、主动教授更多的村民拍摄,甚至创新性地把影像拓展为解决具体社会问题的工具,例如传统手艺的传承、草原垃圾、古佛塔的保护及草原恢复等热点问题。 项目计划每年持续支持25名西部乡村的拍客,记录家乡的生态及文化变迁,并将这些影像作品带回家乡放映,推动当地的保护意识及行动;同时,通过电影节及网络传播平台推动城市公众对西部乡村生态变迁的关注。

    broken image

    【(腾讯公益)-(蚂蚁金服公益)-(乡村振兴)- 爱德基金会 - 用牧民智慧修复草原】【中国扶贫基金会 - 善行者】

    2018年&2019年 / 项目区域:青海年保玉则,四川阿坝

    执行时间:2018年-2020年

    《牛粪》作者兰则,一位共同正在践行“乡村之眼”理念的行动派。今年,他们要用个人最新影片《鼠兔》中学习到的传统游牧的方式来修复300亩退化草原,并计划将这作为示范地带动更多的牧民一起修复年保玉则的退化草原。

    broken image

    北京星瀚公益发展中心 -【益+创客】【2019年度】

    2019年 / 项目区域:云南昆明

    执行时间:2019年

    由北京星瀚公益发展中心(原北京爱佑公益发展中心)资助的项目,旨在支持公益机构的人力资源及品牌建设的工作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 【口述历史在中国】

    2019年 / 项目区域:云南昆明

    执行时间:2019年-2020年

    项目将会通个执行团队统一培训交流、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梳理、田野调查、亲历者访谈口述及拍摄、亲历者生活影像拍摄、亲历者历史影像数字化、历史影像回放及集体对谈、成果汇编及档案归档等方法及步骤完成不少于6人完整的亲历者口述历史影像记录及相关档案整理,最终能够更为全貌地还原整个民族大调查的关键历程。项目旨在通过口述历史影像的方法,抢救性记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少数民族大调查的亲历者的口述历史,为这次识别和认定了56个少数民族的规模宏大的调查历程留下珍贵的口述历史档案。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绍康(传统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抢救性记录

    2019年 / 项目区域:云南建水

    执行时间:2019年-2020年

    乡村之眼负责组建学术专员及摄制团队完成 陈绍康(传统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壹项云南省2019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

    broken image

    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 - 【广西南丹基于白裤瑶文化的可持续生活探索项目】

    2019年 / 项目区域:广西南丹

    执行时间:2019年-2020年

    “乡村之眼”于2015年开始在白裤瑶区域开展项目,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鼓励影像反馈社区,协助组建白裤瑶在地影像小组;第二阶段为研究反思阶段;第三阶段为文化档案式记录与社区协作阶段。白裤瑶现有的乡村影像作品偏于手工艺流程和日常生活的简单记录,真正对文化内核的思考不够,白裤瑶社区的主体性一直没能很好地调动起来,也没能与外界有深入的沟通和互动。那么,在白裤瑶这样文化自觉和自信不够的社区,“乡村之眼”显然应该调整一些惯用策略,以白裤瑶文化和社会组织结构脉络为基础,思考其乡村影像发展路径。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影像数据库及纪录片制作出版项目】(一期)之 布朗族、哈尼族、傈僳族、普米族、傣族。

    2019年 / 项目区域:云南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为推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抢救性记录、促进文化传承工作长期进行,乡村之眼计划一期为5个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人提供民族志影像技术培训以及一年完整的村寨文化影像制作支持,并出版5个的云南独有民族的主题纪录片;同时,我们将借助乡村之眼独自研发的互联网影音盒子技术,构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影像数据库,为政府和地方将来的文化和旅游开发作文化资源储备。

    broken image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节日影像志】项目办公室 - 【哈尼族昂玛突节】

    2019年 / 项目区域:云南红河

    执行时间:2021年

    本项目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节日影像志】记录项目,记录课题内容为【哈尼族昂玛突节】,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是哈尼族每年春耕开始前(一般在一月中旬)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活动已成为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该节日已被列入中国文化部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目最终用三个产出来全面呈现。

    broken image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石油 -【益路同行】【2019年度】

    2019年 / 项目区域:云南昆明

    执行时间:2019年

    影像展览由志愿者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让观者对中国乡土的内容和拍摄村名有更全面的了解,激起乡愁的热潮,城市商业中心人流量大概每天万人左右,至少达到展览现场预计有3000人左右。展览举办地点将是昆明市中心核心商业区公众空间,举办形式为现场影像短片放映,摄影作品和20个村民故事海报展览。工作人员现场大概30人左右,白天引流更精准的观影人群参加相关的放映活动。

    易烊千玺美国首站&乡村之眼 -【易烊千玺乡村流动电影院】

    2019年 / 项目区域:云南红河、丽江、西双版纳

    执行时间:2019年-2020年

    易烊千玺粉丝团体加入乡村之眼的公益影像行动计划,成为公益放映志愿者,去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西部乡村,把当地村民拍摄的民族文化的影像作品和优选的影视文化作品带到乡村,向家乡父老尤其是留守儿童们展示他们家乡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和当地村民分享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的时候带去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是简单地给予!

    broken image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 -【敦和•银杏公益优才计划】-【2019年度】

    2019年 / 项目区域:云南昆明

    执行时间:2020年

    银杏公益优才计划,简称“优才计划”,由敦和基金会于2014年发起和资助,银杏基金会执行。项目通过资助筹资、传播、研究等关键岗位人才,提高公益组织筹资和公众动员能力,促进组织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broken image

    腾讯公益-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乡村之眼-万物故乡】【2019年度】

    2019年 / 项目区域:青海三江源、云南西双版纳

    执行时间:2020年

    青海三江源年保玉则区域:以草原沙化、鼠兔成灾为表征的生态退化;以牧民定居、文化断层为表征的文化变迁;来自生态和文化两个层面的巨大变迁冲击着原有的可持续的生计模式,也打破“草原-野生动物-家畜-牧民”这个共生系统的平衡;展现藏族宇宙观和世界观的唐城的逐渐消失;
    云南西西双版纳布朗、哈尼族区域:受主流经济文化的影响,当地人文化自信不足,经济收入提高,却并不能带来整个社区的活力;生态、文化观念缺乏梳理,文化出现断层,民族文化缺乏生命力;茶叶种植对森林的破坏、以及农药化肥带来的生态健康问题;

     

    broken image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青山合作伙伴计划”- 【拯救草原让牧民回家 — 年保玉则草原生态修复与生计项目】

    2019年/ 项目区域:青海年保玉则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本项目旨在支持这种由影像促发的内生草原修复行动,从而从用“生态” “文化”和“生计”三个维度对“牧民-草地-畜牧-野生动物”这个自然与人文混杂的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同时基于乡村之眼培训村民影像的经验,把影像记录的能力赋予牧民,让牧民能够应用影像工具记录种草的经验,完成一整套的草原修复的影像教程和草原专题影像,带给牧民修复草原的经验和希望,同时也获得社会各界的持续支持。本次计划修复草场约400亩。

    broken image

     

    安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 “乡村之眼”—安宁市乡村振兴非遗人才影像赋能培训项目

    2020年 / 项目区域:云南省安宁市

    执行时间:2020-2022年

    “乡村之眼”基于多年来针对乡村农牧民的影像培训技术和普惠理念带来的精准连接的特点, 通过“影像赋能”的方式,赋予安宁市非遗文化骨干记录和传播非遗文化的能力;同时通过影像作品的传播交流,培养当地的文化骨干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在地导师,让他们有能力对接外部资源并活化村落的文化生态,从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可持续发展的土壤,助推和深化安宁市新一轮的乡村振兴战略。

     

    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对外援助项目(2020年度)- “【澜湄之眼】东南亚少数民族影像技术人才培训计划”

    2020年 / 项目区域(一期):中国、泰国、老挝、缅甸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本项目旨在通过工作坊、交流展等形式,以沟通、理解、相互认同为基本工作方法和思路,改善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及不平等性,同时透过展现多元化、多极化和多样化的亚洲世界,推动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让东南亚国家理解中国,也能让中国理解东南亚,从而达成平等、公正与和谐的合作共构。弥补东南亚国家主流影像传媒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记录的不足,缓解记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知偏见,同时还能扩展其原有的记录及传播方式和渠道,让和本民族相关的影视成果能够为本民族的观众服务,真正推进文化的传承和相互认同。输出中国文化人类学价值,培养东南亚各国的影像人才,创造一个多边文化交流的公众交流活动,以一种正向积极的形式推动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及价值输出,为“云南援外”品牌做出积极贡献。

    broken image

    温洛克国际农业发展中心(美国)北京代表处 - 温洛克小额拨款项目 【乡村之眼-高原地区草根环保组织影像培训计划】项目

    2020年 / 项目区域:青海 、云南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在过去的13年里,"乡村之眼"一直支持中国西部乡村村民通过影像记录来表达家乡的生态文化变化,从而引发了公众对西部农村生态环境变化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这些影像也引发了本地人的一些思考和行动。我们希望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把这种影像赋能的方法推广和复制到高原藏区更多的地区和基层组织,让更多的地区和基层组织参与到影像纪录行动中来。本项目旨在通过影像赋能,让藏区的基层组织提高用影像记录当地的生态智慧和环境变化的能力,本项目将强调女性的参与和女性的独特视角。通过图片和视频的传播,提高公众对藏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基层社区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反思和行动能力,重点关注妇女在社区层面的环境保护作用。通过视频和图片的交流,提高摄影家和摄像师的行动意识和基层组织的行动力,关注妇女在当地组织中的引领作用。

    broken image

    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 - 【乡村之眼-巴美金丝猴社区保护地影像赋能培训】项目

    2020年 / 项目区域:云南迪庆州德钦县佛山乡巴美村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巴美滇金丝猴种群位于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是云南省分布最北端的野生种群。近10年来,在政府和其他公益机构的支持下,当地社区坚持开展巡护监测工作,为保护巴美种群及栖息地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本项目将与“公益保护地项目”的核心村落社区合作,以乡村之眼所擅长的“影像赋能”的工作方式提供社区组织骨干自我表达的便捷途径,并通过外界的协助用影像作品清晰传递出保护地所在乡村的多元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通过组织深度的影像作品传播活动,带给骨干学员们成就感并有效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成就感和文化自信是让这些乡村拍摄者转化为行动者的重要前提,也是金丝猴社区保护精神传承的希望所在。

    broken image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史诗百部工程】项目办公室 - 【傈僳族《武萨古》影像志】

    2020年 / 项目区域:云南迪庆州维西县叶枝镇新洛米俄坝村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本项目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史诗百部工程】项目办公室史诗项目,记录课题内容为【傈僳族《武萨古》影像志】,傈僳族口传说唱叙事长诗《武萨古》又名《祭天古歌》,流传于迪庆州维西县澜沧江流域,是傈僳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一部古歌。祭天古歌包括了《唤祖》、《驱凶神》、《开战打战》、《射日射月》、《寻盐祭盐》、《造日造月》、《洗日洗月》、《迎祭司》、《求雪》、《寻水》、《养狗训狗》、《造纸》、《驯养牲畜》、《炼钉打铁》、《开荒种地》、《药书》、《祈求幸福》等24部,长八千余行,是描绘傈僳族古代社会各方面的生动图卷,堪称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口传文学之一。2017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项目旨在通过以本地傈僳族村民作为项目影片拍摄者,从族群内部记录、学习、对话和反思的视角,来完成自身文化记录,同时激发文化主体的自豪感,从而真正让自身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broken image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节日影像志】项目办公室 - 【嘉绒藏族上九节】

    2020年 / 项目区域:四川省宝兴县硗碛(当地读作yáo jī是嘉绒藏语“yongji”的音译)藏族乡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本项目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节日影像志】记录项目,记录课题内容为【嘉绒藏族上九节】项目拟提交纪录片《“琼”之后》,影片以上九节压轴表演节目“天鹅(孵)蛋”为引,通过对参加上九节当天表演的几项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的嘉绒藏族传统表演的完整记录和口述历史,以及十多年来村民摄影师和相关专家关与硗碛藏乡的珍贵历史影音资料,新老对比,呈现硗碛嘉绒藏族传统文化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传承问题。期望通过影像抢救性记录完整、真实的传统表演和仪式。促进对嘉绒藏族族群记忆的理解。

       项目由两个团队相互补充完成,一是以能卡曼为代表的的乡村之眼村民影像小组,他们都是当地精英,对本地文化有较深的理解和参与。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拍摄当中。二是以郭思宇为代表的的外部专家顾问,他们长期关注硗碛藏乡,并持续几十年在当地做文化方面的研究。有时间跨度很长的影音资料积累。

    broken image

    全球环境基金(GEF)“建立和实施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国家框架”项目(UNDP-GEF-FECO-ABS) - 【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能力建设与意识提升社区培训】

    2020年 / 项目区域:云南德宏、西双版纳,湖南湘西,广西桂林、防城港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在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的指导和支持下,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FECO)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为全球环境基金(GEF)开发了“建立和实施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家框架项目”(简称“ABS项目”),本项目内容为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分享利益的能力建设和提高认识的社区培训。

       项目的任务是制订符合社区认知规律和语言习惯的培训及宣传资料,并组织相应的培训及推广活动,协助社区成员提升能力及环境意识。

    broken image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2020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阿称恒(傈僳族民歌)’记录项目】

    2020年 / 项目区域:云南怒江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该项目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委托云南云天咨询有限公司组织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0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阿称恒(傈僳族民歌)’等七个记录项目(二次)”采购项目。

    阿称恒,男,傈僳族,云南怒江福贡县人,傈僳族民歌传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傈僳族民歌,云南泸水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方传统音乐,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拍摄将通过口述片、传承片(教学片)、实践片(完整演绎)和综述片,去呈现傈僳族民歌在傈僳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变迁的背景中,作为傈僳族这一民族所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传承价值。

    broken image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2020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卢文学(祭寨神林)’记录项目

    2020年 / 项目区域:云南元阳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该项目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委托云南云天咨询有限公司组织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0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阿称恒(傈僳族民歌)’等七个记录项目(二次)”采购项目。

    卢文学(哈尼族名:倮候),男,哈尼族,1954 年出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大鱼塘村人。祭寨神林(哈尼族昂玛突节)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祭寨神林是哈尼族“昂玛突节”庄严肃穆的祭祀典礼,于2011 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拍摄将通过口述片、传承片(教学片)、实践片(完整演绎)和综述片,全面记录展示“祭寨神林”节日在哈尼族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broken image

    乐施会(香港)云南办事处 - 云南省晋宁区福安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项目

    2020年 / 项目区域:云南晋宁福安村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乡村之眼以文化作为切入点来开展社区工作,而乡村的文化振兴必须把文化的记录整理和基层文化组织的能力提升结合起来才具有可持续性,根据机构优势和团队经验,项目第一阶段先选定村干部及村庄的老人对村庄文化整理的积极性比较高的昆明市晋宁县福安村作为第一个实验村落,以“乡村学堂”这种村庄文化公共空间的打造作为切入点,开展基于村民主体与外部专家的“共构学习”活动,整合外部学术专家资源及文献资料,并通过影像这种大众通俗直观的媒介方式,活化村庄文化资源和形成传播效应,同时结合村落的传统节日和仪式庆典从而推动村民作为主体的文化传承和与外部访客的文化互动。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BS)项目宣传视频摄制】

    2020年 / 项目区域:云南德宏、西双版纳,湖南湘西,广西桂林、防城港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该项目为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对外公开招标项目2016年4月,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原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FECO)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开发的“建立和实施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家框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在GEF的批准下正式开始实施,旨在根据公约和议定书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中国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ABS)国家框架。项目为期五年,主要任务包括:建立ABS国内监管制度框架,开展能力建设和意识提升,及ABS示范试点。

    能力建设和意识提高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扩大项目传播力度,提高宣传效果,同时增进社会公众对ABS的了解和认知。乡村之眼需制作一部能够全面展示项目历程、成果、实施经验的短片,宣传ABS理念,帮助全社会特别是云南、广西、湖南等试点省(区)公众更好地理解项目实施成果和ABS知识,提升全社会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和惠益分享意识。

    broken image

    易烊千玺美国首站&乡村之眼 -【吉美坚赞民族影视班合作项目】

    2020年 / 项目区域:青海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自2007年起,乡村之眼通过为中国西部提供影像技术培训、乡村放映、拍摄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当地原住民能通过其内部的视角,自己拍摄有关当地文化与环境保护的影像作品,这些作品从题材到视角都是有别于主流媒体的独特表达,让公众更能真实地了解到中国西部乡村少数民族群体的所处的经济、文化及生存现状。2015年,“乡村之眼”、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华谊兄弟公益基金合办了藏区第一个影视与影像专业班。2019年9月第二期影视班正式开班,招收了十八名藏族青年。 本项目由易烊千玺美国首站粉丝团捐赠,将支持18名影视班的学生暑期回到家乡完成以少年为主题的短片。

    broken image

    北京大学&乡村之眼 -【综合现代科技与传统知识的草地恢复与适应性管理模式课题纪录片摄制】

    2020年 / 项目区域:青海 四川 北京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该项目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综合现代科技与传统知识的草地恢复与适应性管理模式中要求的汉藏双语纪录片摄制项目的技术服务项目,项目将通过一年时间对草地恢复的实地调查、摄制、采访及访谈,完成一部青藏高原草地恢复宣传纪录片。

    王一博粉丝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中国扶贫基金会-【王一博•普春村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普春村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传承点•非遗影像传习馆】【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

    2020年 / 项目区域:云南红河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2018年开始,乡村之眼在云南红河县开展了“光影红河”影像赋能项目,为7位来自不同乡镇的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影视人类学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推动他们成为地方文化的发掘和记录者。项目点所在地的重要伙伴车志雄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优秀的返乡青年,他致力于传承梯田农耕文化,用影像拍摄记录家乡的风土人情,保留了大量的影像素材。并主动开展针对家乡儿童的乡土知识教育。2020年初乡村之眼在此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乡村之眼“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概念,并在王一博粉丝、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于2020年7月开始在当地组建“【王一博·普春村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暨【普春村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传承点•非遗影像传习馆】【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对“非遗影像的档案资料功能、社区教育功能”进行推动和示范性呈现,乡村之眼将基于此经验,计划未来在更多的地方组建“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

    broken image

    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乡村拍客网络构建:影像推动地方知识记录与生活反思】

    2020年 / 项目区域:云南红河

    执行时间:2020年-2022年

    本项目为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与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延续第一期的乡村拍摄者网络搭建基础,探究面向更广泛农村人群开托的网络平台,可以如何调动 乡村派客的积极性,以简单的拍摄工具,记录生活与文化,鼓励社区透过镜头思考可持续生活的内涵。项目透过线上学习、展示、线下工作坊、论坛、小资金、互访和小册子制作等活动,以推进项目目标。

    broken image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 【劲草同行支持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发展】项目

    2020年 / 项目区域:云南 青海 安多、康巴区域

    执行时间:2020年-2021年

    劲草同行项目是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和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GGF)在2012年12月发起的资助项目,由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和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参与资助,合一绿学院共同执行。

    劲草同行通过辅导和陪伴成长期环保公益组织的关键人才,协助组织应对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发展瓶颈,促进其在“核心业务积淀”、“团队专业化”、“资源多元化拓展”等方向上有所突破,支持其成为在区域或议题上的引领型核心,更有效的回应环境问题。劲草除了向伙伴机构提供连续3年、总额30万元的非限定性资助外,还为他们匹配由企业家和公益等各领域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陪伴、支持其成长。

    乡村之眼成功晋升为(第八期)劲草伙伴新成员,本期项目目标为用影像手段推动藏地生态文明的记录和传承。

    broken image

    易烊千玺美国首站&乡村之眼 -【草原修复项目】

    2021年 / 项目区域:青海 年保玉则

    执行时间:2021年

    本项目为易烊千玺美国首站粉丝团2021年捐赠项目,将支持青海省果洛州年保玉则牧民内生的草原修复行动。

    broken image

    云南省民政厅 -【云南省民政厅省级福彩公益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以文化赋能的方式打造哈尼族村寨的特色人文深度旅游产业

    2021年 / 项目区域:云南 红河

    执行时间:2021年-2022年

    本项目为云南省民政厅省级福彩公益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旨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基于机构红河项目地前期影像纪录行动的成果,以文化赋能的方式带动村寨的创新性文化传承活动及品牌性的村寨文化体验产品开发,通过培育村寨的文创运营团队形成村寨可持续的哈尼族村寨特色文化产业。

     

    「云南大学-乡村之眼」- 乡村影像文化振兴工程

    2021年 / 项目区域:云南 四川 广西

    执行时间:2021年-2022年

    「云南大学-乡村之眼」乡村影像文化振兴工程,以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为宗旨,由云南大学民社学院影视人类学实验室与“乡村之眼”共同开展合作,通过村民影像记录员在地培训、村落影像志操作实施、短视频记录操作传播等系列培训活动,提升双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11个,乡村之眼4个)的影像纪录水平,计划产出系列村民影像与学者影像民族志纪录片作品,为乡村影像记录与研究提供更好的创作与交流平台,共同探索“学术与社区发展的结合模式”。

     

    broken image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畜牧业脊梁(暂定)》制作服务

    2021年 / 项目区域:北京

    执行时间:2021年

    制作影片从牧医所的历史回顾出发,介绍牧医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畜牧业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研战略布局,并通过国家领导、国际专家、国内专家对牧医所的肯定来呈现牧医所在畜牧科研领域的地位和行业影响力,向行业展现牧医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 

     

    乐施会(香港)云南办事处 - 晋宁区福安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二期)

    2021年 / 项目区域:云南省晋宁区福安村

    执行时间:2021年

    2021年福安村“社交型养老探索暨福安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将基于第一期项目提出的福安村“社交型养老”的村庄文化现象进行行动型的研究探索,以影像纪录和调查报告两种形式来阐述在乡村振兴的若干模式中如何增加文化和养老的两种视角;通过打造村庄的公共文化空间“乡村学堂”,以文化赋能的方式提升村庄公共文化活动自组织的活力,尤其是最受老人欢迎的花灯文化;发挥老人群体中的能人特长,通过制作代表村庄和老昆明特色的“鲊文化”伴手礼,提升老人在村庄文化振兴过程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broken image

    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 - 以教育扶贫的方式打造云南哈尼族国家非遗特色研学旅行产品

    2021年 / 项目区域:云南省红河县普春村切龙中寨

    执行时间:2021年-2022年

    本项目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扶贫工程中“要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号召,重点打造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非遗传承、生计转型及社会创新的示范项目。项目地位于云南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红河县普春村切龙中寨,项目将基于保留完整的国家非遗哈尼族多声部音乐的资源优势,以研学旅行产品的赋能开发和在地文化导师培养促进哈尼族村寨的乡土文化传承及乡村振兴工作。一方面,结合村寨民族融合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将民族文化、民族技艺传承创新纳入面向村寨留守儿童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研学产品开发的技能培训,培养培训本土文化导师的歌舞授课能力、文化创业能力和非遗的传承创新能力。

     

     

    云南世博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 寻访“生命之花”世博研学旅游新产品研发服务 

    2021年 / 项目区域:云南省楚雄、丽江

    执行时间:2021年-2022年

    乡村之眼与云南世博集团共同发起执行的“寻访生命之花-科学家带你领略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活动”。该活动是以响应2021年10月即将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策划的一次主题活动,活动以科学探访作为整个活动的基础,以探访+专题短片的形式,借科学家、主题沙龙暨生物多样性影视分享会、生态绘画展、媒体形成事件营销及线下传播活动展示寻访成果,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当地生态旅游、社区发展的结合。机构借此活动机会,开始启动自身新业务的探索,即基于影视人类学理论和民族文化影像调查记录方法,开发“以我之眼看见乡村”的乡村研学课程和文化体验产品,为机构未来商业发展摸索新的方向和目标。

     

    broken image

     

    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 - 以影像赋能协同西山区社会治理工作的合作

    2021年 / 项目区域: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执行时间:2021年

    为更好协同西山区开展广场治理等议题的社会治理工作,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经过对比咨询,最终引入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以影像赋能作为工作手法,共同开展此项社会治理工作。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的引入,依托专业理念和方法的使用,契合了中央对于“规范和畅通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人士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的精神,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最终实现多方共建、共治、共享之社会治理目标。 

     

    broken image

     

    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 2021 年“创青春”中国青年
    创新创业项目支持计划

    2021年 / 项目区域: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

    执行时间:2022年

    项目基于“一村一品”的政策和“哈尼多声部发源地”的文化优势,依托国家非遗哈尼族多声部音乐及舞蹈文化资源,由哈尼族返乡青年打造的村寨独特的深度民族文化游学产品,形成公益和商业的两条腿长期并行,真正践行国家乡村振兴的“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及“组织振兴”战略。

     

    broken image

     

    云南大学 - 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对外援助项目(2022年度)- 中缅影视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援建及民族志影像技术培训成套援助项目 委托项目

    2022年 / 项目区域:中国昆明 缅甸曼德勒

    执行时间:2022年

    本项目为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对外援助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由云南大学(中国·昆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和云华师范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对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援建影视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以影像教育的形式拓宽当地的就业技能,同时学习如何用这种技术记录我们的生活、文化、历史、传统和家庭,弥补缅甸主流影像传媒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记录的不足,增强缅中民众间的理解、信任和交流,从而推动中缅双方自官方到民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同时通过直观真实的影像促成中缅经济带各族群的充分表达和深度交流,形成多声道和多元的传媒生态,努力打破缅甸媒体目前被西方垄断的现状,增加缅甸当地对华友好的报道,为一带一路、对缅政策等多方面提供事实依据。同时项目也会促进云南大学“民族学”双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加强中国文化输出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可拓展的渠道与可实施的基础,凸现云南影视人类学在东南亚区域研究的领先地位,为“云南援外”品牌做出积极贡献。

    broken image

     

    北京海淀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 - “影像助力生态保护·公益影像行动计划”

    2022年 / 项目区域:中国云南

    执行时间:2022年-2023年

    本项目旨在让更多的巡护员能拿起相机,用镜头“守护自然”,用影像讲述自己的保护故事。2022年8月,来自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的成员单位: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北京海淀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了“影像助力生态保护·公益影像行动计划”。面向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成员单位招募巡护员参加生态影像培训,活动邀请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作为科学顾问,希望在帮助保护区或保护地搭建起涵盖物种科普、科学监测、保护行动、巡护员前沿故事、地方民间智慧等“地方知识中心”的同时,让云南的自然保护实地工作以及一线保护工作者们以更写实、更有温度的方式走进公众的视野,以提升滇金丝猴等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自然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broken image

     

    乐施会(香港)云南办事处 - 晋宁区福安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三期)

    2022年 / 项目区域:云南省晋宁区福安村

    执行时间:2022年-2023年

    2022年的第三期项目,我们将突出乡村之眼的技术及团队优势,并结合乐施会的策略目标和政府提出的“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目标,通过影视人类学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手段,基于前两期已经挖掘和收集整理的社区文化素材,并继续以“乡村学堂”的形式充分调动社区村民主体参与制作,“再造”一套福安村落文化特色的视觉展示范本,以策展的形式,协助社区村民汇聚村庄内部文化再造力量,在与外部专家团队的互动中,共同系统呈现福安村六百年的文化脉络,达到村庄文化系统在文化再造过程“内循环”中传承发扬,在外部展示中体现福安村的文化价值;同时,我们将以社会学及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与社区村民和福安知青团体形成写作小组,共同书写八个文字主题专栏。制作由社区认证,具有地方(福安)唯一性、专业性的对外展示文化范本。通过三期项目,我们将能让福安村的公共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凸现对内和对外的双重价值,并且通过“文化再造”的方式让社区的主体提升自信,影像研学产品的模式和经验也能复制到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其它实验村。

    broken image

     

    云南省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 “农民画中的生态智慧”云南气候变化应对案例艺术策展活动

    2022年 / 项目区域:云南省昆明

    执行时间:2022年

    乡村之眼致力于帮助西部乡村社区的农牧民以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视角,用影像记录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因面临现代化和全球化冲击而变化着的生活方式。随着经验的积累,乡村之眼的行动也从影像成果和经验的分析上,转换为具体的社区行动,用影像启发当地骨干和地方群体的文化自觉。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方面,乡村之眼此前与山地未来合作,培养了一批具备“生态绘画”能力的农民画家,他们的作品无论是从反映当地人的生态智慧还是记录传统知识方面都能回应到气候变化议题的社区应对及适应。我们希望发挥影像记录和传播方面的优势,联合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民间行动网络的多方力量,从科学研究、社会倡导和社区行动三个层面用“农民生态绘画”这种特殊的影像方式呈现云南本土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智慧,并结合艺术策展、专题讲座和小型论坛等多种的公众活动及传播形式让云南本土应对气候变化的智慧被更多人能够了解和看到!

    broken image

     

    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 - 广西南丹基于白裤瑶文化的可持续生活学习及社区交流平台搭建项目 (二期)

    2022年 / 项目区域:广西省南丹

    执行时间:2022年-2024年

    本项目基于项目一期探索,结合社区近况与期待,计划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1. 通过
    对传统农耕知识、传统服装制作等本土知识的群体学习和交流会、外出交流和行动支持,
    来持续激发社区内部小组和跨社区组织对社区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从生态农耕
    等角度切入传统本土文化的整合,并进一步释放社区内在活力,为内部协作者的实践提
    供“土壤”。2. 通过访点学习、定期讨论、主题培训和短视频等载体,重点支持培养社
    区骨干成为社区内部协作者,并支持不同骨干在生态农耕、古歌学习和传统服饰知识等
    社区学习中发挥连接和协作的功能。本项目也将继续积累和梳理以影像(短视频为主)
    等手法来培养培育社区内部协作者的经验,丰富以影像协助社区建立本土知识体系,从
    而提升内在动力和凝聚力的探索。

    broken image

     

    北京吃饭智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影像助力哈尼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与乡土文化创新研学

    2022年 / 项目区域:云南省红河

    执行时间:2022年-2024年

    本项目旨在升级改造乡村之眼品牌项目-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红河普春馆,让该空间成为村寨哈尼族文化传承和对外接待旅客的公共文化空间和旅游设施,同时邀请专家培训和推动示范户,提升村民的接待意识和在地组织能力,培育村寨内部文化旅游及接待运营团队,有效开发本地文化旅游资源。

    broken image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 - “客云南”—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社会实践基地创建联盟项目

    2023年 / 项目区域:云南省红河

    执行时间:2023年-2024年

    本项目目标是联合乡村之眼、武定正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地自然、梦南社四个机构以打造村寨社会实践基地为切入点,共同构建公益生态,产生集合影响力,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broken image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 乡村工匠教学视频拍摄服务

    2023年 / 项目区域:云南、四川、福建、山西、山东

    执行时间:2023年

    本项目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委托项目,在云南、四川、福建、山西、山东开展乡村工匠教学视频拍摄工作,传承弘扬乡村工匠传统技艺。

    broken image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云南非遗·田野大讲堂”视频课程制作

    2023年 / 项目区域:云南

    执行时间:2023年

    相关课程的制作和授课,以“专家+非遗传承人”的合作模式,系统挖掘梳理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系列影像记录,通过视频的方式结合线上科普课程与非遗互动现场,系统展示云南非遗现状及民族文化,呈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形成可视化的新型教学课程模式。

     

    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 - “宣传教育”项目

    2023年 / 项目区域:青海

    执行时间:2023年-2024年

    该项目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委托中建鼎正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组织的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宣传教育(第二次)招标采购项目。项目包括宣传片《印象孟达》;自然教育:生态文创产品、影像培训、自然科普绘本创作等一系列服务。

    broken image

     

    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 - 2023年青海湖乡村旅游发展资金项目-培养青海湖牧民摄影队伍

    2023年 / 项目区域:青海

    执行时间:2023年-2024年

    该项目为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招标采购项目。项目包括青海湖社区、保护站及周边地区的牧民摄影队伍影像培训等一系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