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聚焦

    媒体视角 公共话语 学术交流 城乡对话

    broken image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

     

    首届“锦华奖” 非遗影像展映

    2023年10月12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开幕。作为非遗节其中板块的 首届“锦华奖”非遗影像展映与10月13日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展映优秀的非遗影像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的发展。经国内权威专家审查、初选和初评,最终推出45部入围影片,充分展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和宝贵内涵。乡村之眼出品影片《勾隆斯莫》入围该次影展。

    broken image

    第五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

     

    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

    2023·第五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双年展自2023年3月10日启动影片征集至7月31日截稿,共收到来自全国667部投稿作品,再创历届影展作品投稿数量新高。由乡村之眼出品推送的3部影片《上祭》、《胶林之下》、《章朗青年》入围该次影展。其中《章朗青年》获得乡村/社区影像单元优秀奖。机构理事长郭净被授予终生成就奖。

    broken image

    林中“影”行者•滇金丝猴巡护员影像赋能计划作品展

     

    以我之眼,见我所见

    2023年3月8日- 19日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大理床单厂艺术区「当代艺术空间」联合举办林中“影”行者•滇金丝猴巡护员影像赋能计划作品展,“唯有了解,才会关心”,但只有看见,才能了解。在这里,我们邀请您通过此展,看见巡护员,也看见巡护员眼中所见。该活动亦得到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支持。

    broken image

    相信影像的力量-2022第一届乡约乡见乡村影像节

     

    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侗寨

    8月26日,第一届乡约乡见乡村影像节在从江县高增乡高增村开幕。旨在鼓励村民通过影像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让乡村价值被更多人看见,用影像追忆集体回忆,呈现乡村魅力,助力乡村发展,让乡村成为我们身心安顿的幸福家园。乡村之眼西南影像网络作品在第一届“乡约乡见”乡村影像节中9部影片荣获"优秀影片"奖!来自云南、青海、四川、广西等地村民牧民影像班新老学员从乡村创作作品,又带着作品回到了乡村!乡村之眼的主任吕宾先生为此次影展整合各方资源,鼓励和支持网络内的村民拍摄者积极投稿和到线下展示交流,荣获此次影像节的“最具贡献奖”!

    broken image

    第二届华语音乐影像志暨国际音乐影像志展映

     

    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周

    2022年1月由上海音乐学院与厦门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华语音乐影像志暨国际音乐影像志展映颁奖典礼”晚会展演在在福建厦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由“乡村之眼”制片、焦小芳执导影片《吾处阿次》荣获铜奖,影片讲述了红河县哈尼族多声部音乐的州级传承人车志雄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多声部音乐真相的过程,来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切龙中寨、以非遗传承人车志雄为代表的4名村民应邀参与了此次颁奖典礼并作出了现场展演。

    broken image

    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

     

    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

    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双年展于2021年10月2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开幕。2021年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共收到全国范围内的609部投稿作品,组委会从中评选出63部入围民族志纪录片。入围作品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5所高校进行展映。同时,此次学术展 “老龄关怀”主题展映论坛也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旨在通过影片展映和跨学科探讨,审视老年群体的生命经验,引发社会对老年问题的思考与行动。此次学术展的闭幕仪式于2021年10月24日下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评选颁发10个影片奖项,并对中国民族志电影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士颁发终身成就奖。由乡村之眼制片推送的3部影片《窝巴记》、《轮椅上传承的阿尺木刮》、《跳脚起舞-傈僳族瓦器器十二脚》入围该次影展。

    broken image

    乡村之眼-藏地牧民生态影像

     

    2019北京国际短片联展Beijing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简称BISFF)于11月29日至12月9日在北京举行。乡村之眼 受邀参加该次联展 “乡村之眼-藏地牧民生态影像”特别放映单元。此次参展的影片是来自青海四川各地由牧民自发成立的影像草根机构,如年目仓牧民影像小组和扎琼仓生态文化交流中心。他们通过自己的影像作品来表达对自己家乡文化及环境的理解。

     

    通过这次放映与论坛,我们希望聚焦“生态影像”,一种从影像本体和实践中直面人类世的挑战并且以创作进入社会生产、探索生命哲学的影像生产。我们将邀请几位在生态与影像相交地带有长期工作、生活实践的嘉宾以及多元组织方式的社群,跨越乡村、都市、农田与高原,连接植物、动物等不同生命体以及媒体景观等新物质,通过放映、论坛等环节,来一起拓展当代生态影像的思考与行动路径。

     

     

    broken image

    2019年1月25日CC讲坛第29期

     

    CC讲坛第29期于2019年1月25日在北京东方梅地亚中心M剧场举行,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行动计划创始人吕宾出席并演讲,题目为《用影像激活的乡情》。

    乡村影像并不是一个城里人教育乡下人,文化人给村民“赋权”的行为。而是中国城乡怀抱文化自觉的民众,借助音像工具表达自我,争取“发声”和发展权利的行动。

     

    broken image

    2016年3月13日,思想聚会三月城市大会“生命之维”成都站

     

    他扎根中国西部的乡村地区,培训原著名用影像纪录自己的生活。光影启蒙了乡情,凝聚了社区,也联结了城市与乡村

    海外链接 略有迟钝

    以我之眼:中国西部乡村的社区影像与视觉民族志

     

    This event showcases three recent documentary films; two produced through community media and participatory video training projects organized by From Our Eyes, a cultural heritage and media NGO based in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and one by Prof. Xiong Xun from Sun Yat-Sen University. The film screenings include a collaboratively produced short by art students and a Baiku Yao filmmaker, a feature-length documentary by a first-time Tibetan filmmaker, and a film about the resurgance of Ami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Taiwan.

    broken image

    青海湖牧民镜头下的人与自然

     

    从2007年起,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开始为中国西南山地的乡村社区提供影像创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了独立创作影像的方法,并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基于影像的交流平台。活动称之为“乡村之眼”。 
    “乡村之眼”是一次人与自然关系的草根化表达的尝试,旨在帮助西南山地的乡村社区百姓用自己的视角,记录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质朴的自然保护观,以及他们对环境变迁的担忧与展望。

    broken image

    荧光放映小组的首次放映活动

     

    6月2日晚,“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计划在云南财经大学钟正山美术馆启动“荧光计划”,放映了纪录片《不老骑士》,这也是荧光放映小组的首次放映活动。著名诗人于坚、《人与自然》原主编杨青、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师陈学礼、云南艺术学院教师李昕等嘉宾参与了活动,80余名影像爱好者观看了放映。

    broken image

    『观鸟喇嘛』的故事

     

    扎西桑俄『观鸟喇嘛』的美称,在青海果洛知道的人不少,他出生在年宝玉则山下的一个牧场,13岁开始在白玉寺学习,19岁离开。他能在山谷中可以仅凭听鸟的叫声分辨出六七十种鸟类。1999年开始,扎西桑俄一年有9个月在外行走观鸟,绘制了青藏高原400多种鸟类的插图,每一种都画了4遍。他还发现了藏区特有的鸟类藏鹀的主要分布地,填补了藏鹀保护和研究的空白。

    broken image

     

    “能保护就保护,不能保护就把它们记录下来。”

    2008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吕宾为扎西拍了一部纪录片《鸟语者》,作为山水“乡村之眼”项目的一个作品。从未接触过摄影机的扎西,也产生了用影像记录生活的想法。很多传统的东西在慢慢丢失,可是“所有生命都希望鲜活地活着”。于是,扎西主动邀请吕宾到白玉村,培训村民。培训的效果很好,大家都很有热情,至今年保玉则地区的“乡村之眼”作品已经有20多部,内容都跟环保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