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聚焦

    媒体视角 公共话语 学术交流 城乡对话

    林中“影”行者•滇金丝猴巡护员影像赋能计划作品展

     

    以我之眼,见我所见

    2023年3月8日- 19日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大理床单厂艺术区「当代艺术空间」联合举办林中“影”行者•滇金丝猴巡护员影像赋能计划作品展,“唯有了解,才会关心”,但只有看见,才能了解。在这里,我们邀请您通过此展,看见巡护员,也看见巡护员眼中所见。该活动亦得到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支持。

    相信影像的力量-2022第一届乡约乡见乡村影像节

     

    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侗寨

    8月26日,第一届乡约乡见乡村影像节在从江县高增乡高增村开幕。旨在鼓励村民通过影像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让乡村价值被更多人看见,用影像追忆集体回忆,呈现乡村魅力,助力乡村发展,让乡村成为我们身心安顿的幸福家园。乡村之眼西南影像网络作品在第一届“乡约乡见”乡村影像节中9部影片荣获"优秀影片"奖!来自云南、青海、四川、广西等地村民牧民影像班新老学员从乡村创作作品,又带着作品回到了乡村!乡村之眼的主任吕宾先生为此次影展整合各方资源,鼓励和支持网络内的村民拍摄者积极投稿和到线下展示交流,荣获此次影像节的“最具贡献奖”!

    第二届华语音乐影像志暨国际音乐影像志展映

     

    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周

    2022年1月由上海音乐学院与厦门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华语音乐影像志暨国际音乐影像志展映颁奖典礼”晚会展演在在福建厦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由“乡村之眼”制片、焦小芳执导影片《吾处阿次》荣获铜奖,影片讲述了红河县哈尼族多声部音乐的州级传承人车志雄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多声部音乐真相的过程,来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切龙中寨、以非遗传承人车志雄为代表的4名村民应邀参与了此次颁奖典礼并作出了现场展演。

    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

     

    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

    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双年展于2021年10月2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开幕。2021年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共收到全国范围内的609部投稿作品,组委会从中评选出63部入围民族志纪录片。入围作品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5所高校进行展映。同时,此次学术展 “老龄关怀”主题展映论坛也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旨在通过影片展映和跨学科探讨,审视老年群体的生命经验,引发社会对老年问题的思考与行动。此次学术展的闭幕仪式于2021年10月24日下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评选颁发10个影片奖项,并对中国民族志电影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士颁发终身成就奖。由乡村之眼制片推送的3部影片《窝巴记》、《轮椅上传承的阿尺木刮》、《跳脚起舞-傈僳族瓦器器十二脚》入围该次影展。

    乡村之眼-藏地牧民生态影像

     

    2019北京国际短片联展Beijing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简称BISFF)于11月29日至12月9日在北京举行。乡村之眼 受邀参加该次联展 “乡村之眼-藏地牧民生态影像”特别放映单元。此次参展的影片是来自青海四川各地由牧民自发成立的影像草根机构,如年目仓牧民影像小组和扎琼仓生态文化交流中心。他们通过自己的影像作品来表达对自己家乡文化及环境的理解。

     

    通过这次放映与论坛,我们希望聚焦“生态影像”,一种从影像本体和实践中直面人类世的挑战并且以创作进入社会生产、探索生命哲学的影像生产。我们将邀请几位在生态与影像相交地带有长期工作、生活实践的嘉宾以及多元组织方式的社群,跨越乡村、都市、农田与高原,连接植物、动物等不同生命体以及媒体景观等新物质,通过放映、论坛等环节,来一起拓展当代生态影像的思考与行动路径。

     

     

    2019年1月25日CC讲坛第29期

     

    CC讲坛第29期于2019年1月25日在北京东方梅地亚中心M剧场举行,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行动计划创始人吕宾出席并演讲,题目为《用影像激活的乡情》。

    乡村影像并不是一个城里人教育乡下人,文化人给村民“赋权”的行为。而是中国城乡怀抱文化自觉的民众,借助音像工具表达自我,争取“发声”和发展权利的行动。

     

    2016年3月13日,思想聚会三月城市大会“生命之维”成都站

     

    他扎根中国西部的乡村地区,培训原著名用影像纪录自己的生活。光影启蒙了乡情,凝聚了社区,也联结了城市与乡村

    海外链接 略有迟钝

    以我之眼:中国西部乡村的社区影像与视觉民族志

     

    This event showcases three recent documentary films; two produced through community media and participatory video training projects organized by From Our Eyes, a cultural heritage and media NGO based in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and one by Prof. Xiong Xun from Sun Yat-Sen University. The film screenings include a collaboratively produced short by art students and a Baiku Yao filmmaker, a feature-length documentary by a first-time Tibetan filmmaker, and a film about the resurgance of Ami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Taiwan.

    青海湖牧民镜头下的人与自然

     

    从2007年起,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开始为中国西南山地的乡村社区提供影像创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了独立创作影像的方法,并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基于影像的交流平台。活动称之为“乡村之眼”。 
    “乡村之眼”是一次人与自然关系的草根化表达的尝试,旨在帮助西南山地的乡村社区百姓用自己的视角,记录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质朴的自然保护观,以及他们对环境变迁的担忧与展望。

    荧光放映小组的首次放映活动

     

    6月2日晚,“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计划在云南财经大学钟正山美术馆启动“荧光计划”,放映了纪录片《不老骑士》,这也是荧光放映小组的首次放映活动。著名诗人于坚、《人与自然》原主编杨青、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师陈学礼、云南艺术学院教师李昕等嘉宾参与了活动,80余名影像爱好者观看了放映。

    『观鸟喇嘛』的故事

     

    扎西桑俄『观鸟喇嘛』的美称,在青海果洛知道的人不少,他出生在年宝玉则山下的一个牧场,13岁开始在白玉寺学习,19岁离开。他能在山谷中可以仅凭听鸟的叫声分辨出六七十种鸟类。1999年开始,扎西桑俄一年有9个月在外行走观鸟,绘制了青藏高原400多种鸟类的插图,每一种都画了4遍。他还发现了藏区特有的鸟类藏鹀的主要分布地,填补了藏鹀保护和研究的空白。

     

    “能保护就保护,不能保护就把它们记录下来。”

    2008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吕宾为扎西拍了一部纪录片《鸟语者》,作为山水“乡村之眼”项目的一个作品。从未接触过摄影机的扎西,也产生了用影像记录生活的想法。很多传统的东西在慢慢丢失,可是“所有生命都希望鲜活地活着”。于是,扎西主动邀请吕宾到白玉村,培训村民。培训的效果很好,大家都很有热情,至今年保玉则地区的“乡村之眼”作品已经有20多部,内容都跟环保有关......

    ×
    条款及条件
     乡村之眼​「乡眼」影像库用户使用协议
    
    
    
    欢迎您使用乡村之眼影像库及相关服务!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请您仔细阅读《乡村之眼「乡眼」影像库用户服务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在您开始使用「乡眼」“影像库”及相关服务之前,请您务必认真阅读并充分理解本协议,特别是涉及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权利许可和信息使用的条款、同意开通和使用特殊单项服务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等。如对本协议内容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您可通过发送邮件至xiangcunzhiyan@xczy.org与我们联系。
    
    
    
     
    
    
    
    1、适用范围
    
    1.1本协议是您与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机构”或“我们”)之间就您登录、使用乡村之眼「乡眼」影像库,并获得相关服务所订立的协议。机构有权依影像库及相关服务或运营的需要单方决定。您知晓并同意接受相关服务内容,即视为接受相关权利义务关系亦受本协议约束。
    
    1.2“用户”指所有直接或间接获取和使用“乡村之眼「乡眼」影像库”及相关服务的使用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在本协议中称为“用户”或称“您”。
    
    1.3“乡村之眼「乡眼」影像库“指由机构合法拥有并运营的域名为 http://www.xczy.org/的网站。机构有权对应用程序及网站名称单方变更(包括但不限于更名、新增等)。
    
    1.4为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及服务,机构将不定期提供网站更新或改变。部分功能将受到限制或不能继续使用。
    
    
    
     
    
    
    
    2、用户使用要求
    
    2.1.1乡村之眼「乡眼」影像库目前仅作为内部参考使用,不对外完全开放,临时观影账户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不得以商业用途为目的,临时观影账户不能擅自将账户信息转至他人使用。临时观影账户用户需维护好个人账号、密码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并对以您账号名义所从事的活动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2.1.2除非得到机构明示事先书面授权,您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影像库内容进行改编、复制、传播、等未经授权的访问或使用。
    
    2.1.3一旦您在其终端设备中打开乡村之眼影像库相关网站,即视为您使用“影像库”相关服务。为充分实现“影像库”的全部功能,您可能需要将其终端设备联网,您理解由您承担所需要的费用(如流量费、上网费等)。
    
    2.2如您发现乡村之眼影像库网站内存在任何侵犯您权利的内容,请立即通过邮箱xiangcunzhiyan@xczy.org或按照规定的方式通知机构,提供您有相关权利的初步证据,机构将会根据当地法律规定及时处理您的投诉。
    
    2.2.1若您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使用「乡眼」“影像库”及相关服务前,应在您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监护、指导下阅读并同意本协议。
    
    2.3未经您的同意,机构不会向机构以外的任何机构、组织和个人披露您的个人信息,下列情形除外:
    
    (1)事先获得您的明确授权同意;
    
    (2)您自行向其他机构、组织和个人共享、转让、公开的;
    
    (3)与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用户行为要求
    
    您应对其使用本产品及相关服务的行为负责,除非法律允许或者经机构事先书面许可,您使用「乡眼」“影像库”及相关服务不得具有下列行为:
    
    3.1使用未经机构授权或许可的任何插件、外挂、系统或第三方工具对「乡眼」“影像库”相关服务的正常运行进行干扰、破坏、修改或施加其他影响。
    
    3.2利用或针对「乡眼」“影像库”及相关服务进行任何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1)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
    
    (2)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
    
    (3)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4)使用未经许可的数据或进入未经许可的服务器/账号;
    
    (5)未经允许进入公众计算机网络或者他人计算机系统并删除、修改、增加存储信息;
    
    (6)未经许可,企图探查、扫描、测试网站系统或网络的弱点或其它实施破坏网络安全的行为;
    
    (7)企图干涉、破坏「乡眼」“影像库”系统或网站的正常运行,故意传播恶意程序或病毒以及其他破坏干扰正常网络信息服务的行为;
    
    (8)伪造TCP/IP数据包名称或部分名称。
    
    3.3违反法律法规、本协议、机构的相关规则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在任何情况下,如果机构有理由认为您的任何行为违反或可能违反上述约定的,机构可独立进行判断并处理,且在任何时候有权在进行任何事先通知的情况下终止向用户提供服务,并追究相关责任。
    
    
    
     
    
    
    
    4、关于机构约定
    
    4.1用户理解并同意,在使用「乡眼」“影像库”及相关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可抗力等因素(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克服并不能避免的客观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政府行为、自然灾害、网络原因、黑客攻击、战争或任何其它类似事件。出现不可抗力情况时,机构将努力在第一时间及时修复,但因不可抗力给用户造成了损失,用户同意机构不承担责任。
    
    4.2机构依据本协议约定获得处理违法违规内容的权利,该权利不构成机构的义务或承诺,机构不能保证及时发现违法行为或进行相应处理。
    
    4.3用户明确了解并同意:关于本协议服务,机构不提供任何种类的明示或暗示担保或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适售性、特定用途适用性等。您对本协议软件及相关服务的使用行为必须自行承担相应风险。
    
    4.4用户明确了解并同意,本协议是在保障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公序良俗,保护他人合法权益,机构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但并不保证机构判断完全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判断一致,如因此产生的后果用户已经理解并同意自行承担。
    
    
    
     
    
    
    
    5、关于单项服务的特殊约定
    
    5.1本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及阅读而设,并不影响本协议中任何规定的含义或解释。
    
    5.2本协议的版权为机构所有,机构保留一切解释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