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美“影视班”开班仪式报告

· 吉美坚赞大項目

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

开班仪式报告

2015年10月14日上午,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影像与影视专业正式开班,并举行了《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影像与影视专业班项目合作协议书》签约仪式。

这个从2013年8月就开始筹划的专业班,是在华谊兄弟公益基金支持之下,由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共同筹备和规划的。

近几年藏地涌现出一股影像的新浪潮,但是藏地在很多人的镜头下大都流于美丽神圣的净土的表面,缺乏有藏民族文化视点和更深入的影像表达,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的是具备藏族传统文化根基的影像制作人才。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办校之本是传承藏族文化,之所以在学校开设影像专业班,是希望结合藏族传统文化和影像,培养出一批透过影像去了解那些过去没有了解的文化,通过影像纪录藏族文化和民俗,最终用影像表达藏族文化的一批专业人才。

2015年10月14日开班仪式全校师生与嘉宾合影

出席本次开班仪式的,有青海省文化厅、果洛州文化局、军工镇乡政府、青海电视台等多个单位的领导和嘉宾,以及华谊兄弟公益基金负责人孙阿美,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扎西桑俄会长,国际著名导演万玛才旦,美国埃默里大学的邱垂珍教授,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李昕老师,云南大学影视人类学实验室主任陈学礼博士等人。

开班仪式上,果洛州教育局局长任青多杰指出,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是吉美坚赞校长所创办的青海第一个民办教育学校,这几十年吉美坚赞校长及全体老师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教育局非常重视并且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能够为民族教育及牧区建设方面能够做出更多的贡献。

果洛州教育局局长任青多杰致辞

吉美坚赞校长作为校方代表欢迎来参加开班仪式的政府及远道而来的嘉宾,同时介绍了专业班开始的目标及背景信息,吉美坚赞校长指出对于藏民族来说有很全面的传统文化,如果没有现代教育的辅助是无法学以致用的,影视专业班的开办,使得学校的专业更加丰富,一个民族要发展,靠的就是教育和经济,作为一个拍摄民族题材的拍摄者来说,你必须要了解民族的佛教文化、传统文化、民俗等很多文化都需要学习和了解。所以在学习好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摄影以后,从保护角度或者传播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吉美坚赞校长致辞

华谊兄公益基金负责人孙阿美为开班仪式送上祝福的同时,讲述了自己和吉美坚赞学校之间的缘分。每次她上高原轻则高反,重则肺水肿,但是她依旧如此执着她所热爱的事情,在致辞中她提到:“2013年4月和7月两次来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从零钱电影院的创建到影视专业的开班,每次都特别感动。非常高兴这个项目能够有如此的推进和发展,非常感谢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也非常感谢吉美坚赞校长,能有这样的远见和魄力,能让这个影视班在学校生根发芽,非常感谢乡村之眼的伙伴请到这么多好的老师,能够在这里陪伴大家成长。”

孙阿美女士致辞

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吕宾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了乡村之眼和他的团队,以及这些年持续在做的事情。从2007年开始,乡村之眼在中国西部,用8年的时间中在中国西部乡村已经培训了200多个乡村拍摄者,拍摄了100多部片子。希望通过三年的教学,培养藏区未来的电影方面的人才。

吕宾主任致辞

乡村之眼乡村影像讲习所负责人李昕老师提到,影像与影视专业的成立,取决于吉美坚赞校长和学校的各位老师,他们对藏民族文化事业的一种执着和一种远见,还有华谊兄弟公益基金的大力支持。作为专业班教学团队和课程设计的主要负责人,李昕老师汇报了专业班的主要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设计方案,结合常规教学,每年还有两到三次的大师主题工作坊、毕业作品创作、学生电影节等内容。他期待三年之后,同学和老师一起做出藏族历史上第一本藏汉双语电影词典,也期待有一本全藏文电影教材的成果。通过在座所有人的努力,在五到十年里,藏区的孩子学电影不再需要跑到遥远的北京、上海、广州,而是到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来。

李昕老师致辞

著名电影导演万玛才旦老师对三家合作在藏区成立影视班的行动表示了祝贺,也对专业班学生提出了三个心愿:第一.希望同学们学习影视的同时也要好好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第二,.至少一天看一部电影,累计观影数。第三.学习技术和理论以外需要每个学期做一个小短片。希望同学们能找到各自的长处和兴趣点,在电影行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万玛才旦老师还说:“以后我会带着我从事电影专业方面的朋友过来为你们教课,同时我自己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当你们有了一点影像基础的时候,我也会带你们去现场实作训练。”

万玛才旦导演致辞

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扎西桑俄老师,通过2009年开始在年保玉则地区做乡村影像的故事和案例,指出对于一个不识字的牧民来说影像就是他的文字,牧民利用自己的摄像机纪录自己的文化,用摄像机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看法,强调了影像的素材对历史的重要性。

扎西桑俄老师致辞

2015年10月14日下午,华谊兄弟公益基金负责人孙阿美女士在下午的分享会中,讲述了她的公益之路。她提到:刚开始做公益电影的时候,同行以及身边公益圈朋友都不认可,但是她认为电影是陪伴每一个人成长的东西,带着这样的信念,她的第一次露天放映就是在四川的大凉山开始的虽然当地孩子不是很听得懂普通话,但语言不妨碍那些彝族孩子看电影的热情,更坚定了她现在所做的事情,一直在这条路上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乡村电影放映员”。迄今为止,全国已经建立了31个零钱电影院,小孩子可以在零钱电影院看电影,画电影,电影也陪伴着孩子们成长。这期间她遇到了很多身患疾病和先天残障的孩子群体,之后她想通过影片的方式,表达这些孩子的世界,经过一年的筹资和各方关系的协调后,多方热心人士和众多一线明星的积极参与用900天的时间里终于完成了儿童公益影片《有一天》,获得了观众的欢迎,引发了社会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关注

孙阿美女士演讲

孙阿美女士演讲

“乡村之眼”教学团队负责人李昕老师结合藏文化中的五种眼睛和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念,阐述了这个专业班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的教学理念。摄像机虽然是一个万能的电子眼,但它最终是要表达我们的思想,为我们人服务的机械眼睛,我们需要智慧地使用这“另外一只眼睛”,把它和自己天然的眼睛合二为一,我们才能真正的看到并展示世界与众生之美。

李昕老师演讲

晚上,在及零钱电影院放映了《米拉子子》、《我的高山兀鹫》和《五彩神箭》。《米拉子子》是一部关于藏族神话故事的动画片,导演沈宏是一个热爱动漫和神话故事的人。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扎西桑俄会长分享了《我的高山兀鹫》这部影片的拍摄经历。起初这个片子不是为了做成一个片子而去拍摄,是他和他的朋友一起去做高山兀鹫生存状况的调查纪录,最后剪辑成一个小短片。

最后放映了著名导演万玛才旦老师的影片《五彩神箭》,本片反映了青海尖扎地区的神箭文化,从木弓到现代机械弓箭的变化,从祭祀的文化慢慢变成了年轻人的竞争项目,年轻人和老人、传统与现代的思想观念在此产生了冲突。

万玛才旦导演介绍影片

扎西桑俄老师介绍影片

2015年10月15日,也就是开班仪式的第二天,万玛才旦老师、扎西桑俄老师和陈学礼老师,为专业班学生们举行了为期一天的工作坊。

万玛才旦老师了解了每一位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的想法后,告诉学生电影是很多专业人士一起合作完成的成果,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努力学好电影。

万玛才旦老师和学生交流

云南大学影视人类学实验室主任陈学礼老师,为学生们介绍了田野调查与影像拍摄之间的关系。如何在田野调查中把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结合到影像拍摄中去,在拍东西的时候重点在于去观察你拍摄的对象,当你足够了解你所拍摄的主题,拍摄思路清晰的时候,你的拍摄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同时,要对身边的所有事物都保持一个好奇心,这样你才能进步。

陈学礼老师给学生上课

扎西桑俄老师分享了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从2009年到现在的乡村影像发展历程,除此之外特别指出:近几十年来藏区处于追逐影像的浪潮中,真正坚持在这个行业做成专业的人非常少,我也希望你们不是盲目的选择这个专业。在这个数码时代,拍个视频拍个照片显然是很轻松的事情,最难的是管理自己拍摄的素材,做分类和笔记,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我们不谈我们拍摄的素材能不能做成一个影片,把这些素材管理好,这些东西就是文化和时代变迁最好的历史纪录,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希望同学们以后拍摄的时候经常思考几个问题,拍这些是为谁拍?拍给谁看?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想表达什么?

扎西桑俄老师给学生上课

万玛才旦导演的新片《塔洛》作为本次开班仪式的闭幕影片。该片入围了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改变剧本奖,最佳摄影奖四项提名。本次放映也是在藏区的首映。

吉美坚赞学校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班开班仪式在热烈的气氛中落幕,学校近一千名师生全程参与,场面壮观。在未来三年的日子里,23为来自五省藏区的年轻学子将接受系统的影视专业训练,理论与实践并重,期待他们学有所成,为藏区服务。

开班仪式结束以后,吕宾老师代表作为项目管理和教学管理的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与吉美坚赞校长签订了专业班项目合作协议书。

影片《塔洛》剧照

万玛才旦导演介绍影片

吉美坚赞校长和乡村之眼主任吕宾签约《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班项目合作协议书》

报告整理:旦增达吉

指导:李昕 陈学礼

照片:陈泽滨/旦增达吉